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什么是小儿惊厥

2025.09.03 16:34

小儿惊厥是指儿童在发热或其他病理状态下,出现的短暂性、非癫痫性发作,通常表现为全身肌肉的强直和阵挛性抽搐。此类发作一般发生在6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中,尤其在发热时更为常见。小儿惊厥的发作时间通常较短,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发作后意识逐渐恢复,且无明显的后遗症。

小儿惊厥的发生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关,尤其在发热时,体温的迅速升高可能引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导致惊厥。临床上,小儿惊厥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类型。简单型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抽搐,发作时间短暂,且在24小时内不会再次发作;复杂型惊厥则可能表现为局部抽搐、发作时间较长或在24小时内多次发作。虽然小儿惊厥的发生可能让家长感到恐慌,但大多数情况下,惊厥本身并不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且大部分儿童在长大后会自然停止发作。

在应对小儿惊厥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惊慌。首先,确保儿童在发作时的安全,避免其受到外界伤害,可以将儿童放在平坦的地方,移开周围的硬物。同时,注意不要强行按压儿童的身体,以免造成意外伤害。发作期间,保持儿童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发作结束后,应将儿童侧卧,以利于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呕吐或窒息。若发作持续超过五分钟,或儿童在发作后未能恢复意识,需及时就医。家长应记录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及表现,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也很重要,以确保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监测和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发热问题,尽量避免诱发惊厥的因素,有助于降低惊厥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