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感染的器械怎样处理

2025.09.23 10:48

乙肝病毒污染的器械需经过严格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彻底灭活病毒,避免交叉感染。处理流程需遵循国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标准》,结合器械材质与污染程度选择适宜方法。

乙肝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常规消毒剂需达到特定浓度和作用时间才能有效灭活。污染器械应立即浸泡于含氯消毒液有效氯≥2000mg/L或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耐高温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121℃维持30分钟或134℃维持4分钟,不耐高温器械可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尖锐器械需单独存放于防刺穿容器,避免职业暴露。处理后的器械需经生物监测或化学指示卡验证灭菌效果,确保安全使用。

操作全程需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及护目镜,防止血液或体液飞溅。消毒液需每日更换并监测浓度,避免因有机物残留降低消毒效果。灭菌后的器械应标注处理日期,优先使用。发生职业暴露时需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并消毒,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疫苗。医疗废物需双层密封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置,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处理流程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