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2025.09.28 17:0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静脉窦内血液凝固导致血流受阻的病理状态。多种因素可促使血液在颅内静脉窦内异常凝结,最终形成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形成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异常及血管内皮损伤。妊娠、脱水、感染、创伤或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可能增加血液高凝状态,促使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某些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如蛋白C、蛋白S缺乏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也会显著提升血栓风险。肿瘤压迫、局部炎症或头部外伤可直接损伤静脉窦内皮,触发凝血级联反应。血栓一旦形成,可能阻塞静脉回流,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组织淤血,严重时导致出血性梗死。

早期识别颅内静脉窦血栓至关重要。头痛、视物模糊、癫痫或意识障碍是常见症状,但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影像学检查如MRI静脉造影或CT静脉窦成像可明确诊断。治疗需个体化,抗凝药物是基础,必要时结合溶栓或介入取栓。避免脱水、控制感染及谨慎使用激素或避孕药有助于预防。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