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出血该如何治疗

2025.06.30 16:16

耳朵出血应立即停止掏耳等刺激行为、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使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及时就医检查耳膜及内耳损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止血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掏耳等刺激行为:耳朵出血后需立刻避免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行为,如掏耳、用力擤鼻或进水。外力可能扩大伤口或导致耳膜穿孔,增加感染风险。若出血伴随剧烈疼痛或听力下降,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损伤,需尽快处理。

2.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出血后耳道皮肤或黏膜屏障被破坏,湿润环境易滋生细菌。禁止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可用干净棉球暂时堵塞外耳道,但避免深入压迫。若已有分泌物,不可自行冲洗,需由专业人员清理。

3.使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少量出血可用无菌纱布轻贴外耳道口吸附血液,避免用力塞入导致二次损伤。若出血持续超过10分钟或血量较大,可能伤及血管,需立即就医处理。自行操作时注意手部清洁,防止污染伤口。

4.及时就医检查耳膜及内耳损伤:出血可能由耳膜穿孔、颅底骨折或中耳病变引起,需通过耳镜、影像学等手段明确损伤程度。耳膜穿孔较小可自愈,但较大缺损或合并感染需手术修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永久性损害。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止血药物:根据出血原因和感染风险,可能需要局部滴耳液或口服药物。抗生素用于预防化脓性中耳炎,止血药物适用于血管损伤。不可自行滥用药物,尤其避免随意使用偏方或成分不明的滴耳剂。

耳朵出血后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活动,防止血压变化加重出血。恢复期间减少噪音刺激,观察是否出现头晕、耳鸣等伴随症状。儿童或老年人需特别关注,因耳道结构较脆弱,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确保损伤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