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支原体感染

2024.11.20 19:44

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人体多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接触到支原体时,就可能发生感染。支原体感染后的症状因感染部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呼吸道感染中,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时,可能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等,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异常分泌物等表现。

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于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常可引起支原体肺炎,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衣物等感染。诊断支原体感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如支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治疗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以促进康复。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患病期间要注意适当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对于容易反复感染的人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