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蛔虫感染吃什么药

2025.08.27 08:30

蛔虫感染可服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伊维菌素。具体分析如下:

1.阿苯达唑: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物,通过抑制蛔虫体内微管蛋白合成,干扰虫体能量代谢,导致虫体死亡。该药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杀灭作用,单次给药即可达到较高治愈率。常见剂型为片剂或混悬液,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均可使用。用药后可能出现轻微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服药期间无需空腹,但需避免高脂饮食影响吸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甲苯咪唑:甲苯咪唑通过不可逆抑制蛔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糖原耗竭而死亡。该药肠道吸收少,主要在肠道内发挥局部作用,全身副作用较小。标准疗程为连续三日服药,对蛔虫卵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孕妇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腹泻,与虫体死亡后释放异物刺激有关。与脂肪餐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3.左旋咪唑:左旋咪唑具有胆碱能作用,可麻痹蛔虫肌肉组织,使虫体随肠蠕动排出体外。该药兼具免疫调节功能,适用于合并免疫功能低下者。单次给药后虫体在8-12小时内排出。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与药物刺激胃肠黏膜有关。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防止双硫仑样反应。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4.噻嘧啶:噻嘧啶通过抑制蛔虫神经肌肉接头的胆碱酯酶,使虫体产生痉挛性麻痹而被排出。该药不易被肠道吸收,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儿童患者。标准用法为单剂顿服,必要时2周后重复给药。常见不良反应为短暂腹痛或腹泻。与哌嗪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治疗失败时需换用其他种类药物。

5.伊维菌素:伊维菌素通过增强虫体神经突触的γ-氨基丁酸释放,导致虫体麻痹死亡。该药对移行期幼虫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皮肤幼虫移行症合并肠道蛔虫感染。单次给药后3天内虫体逐渐分解。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头晕或皮肤瘙痒。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与高脂食物同服可提高血药浓度。

用药前需确认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妊娠期妇女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后观察排便情况,3-4周后复查粪便虫卵。家庭成员有感染者应同步治疗。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食蔬果彻底清洗。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胆道蛔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