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脊椎化脓性骨髓炎

2025.07.29 15:21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脊椎骨髓炎,通常表现为脊椎骨的化脓性病变。这种疾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以及有脊椎手术或创伤史的患者。感染通常由血液传播,也可能是由邻近组织感染或直接外部创伤引起。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背痛,疼痛通常在夜间加重,伴随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可以帮助确认诊断,显示脊椎骨的病变和脓肿的形成。实验室检查则可以通过血液培养或其他微生物学检测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治疗方面,通常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干预,清除感染灶和脓肿,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并发症。由于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可能导致脊髓压迫或神经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感染的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知的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需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