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急性乙型肝炎怎么治疗

2025.09.23 10:48

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多数患者可自行康复,关键在于及时干预与科学管理。急性期需密切监测肝功能,避免肝脏负担加重,同时预防并发症。若出现重症倾向如凝血障碍或肝性脑病,需立即住院采取综合救治措施。

治疗核心在于充分休息与营养支持。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减少体力消耗,促进肝细胞修复。饮食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但肝性脑病前兆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药物干预需谨慎,通常不主张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病程超过4周仍存在高水平病毒复制或重症患者,可考虑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短期治疗。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可辅助改善症状,但需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重代谢负担。黄疸明显者可配合光照疗法,瘙痒症状严重时可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

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密切监测胆红素、转氨酶及凝血功能,若指标持续恶化需警惕肝衰竭。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HBV-DNA和肝功能,观察是否转为慢性感染。疫苗接种可预防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接触者应筛查并接种乙肝疫苗,患者个人用品需单独消毒处理。恢复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