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治疗药物性肝炎

2025.09.23 10:48

药物性肝炎的治疗关键在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采取保肝、解毒等措施促进肝功能恢复。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病情恶化。治疗方案需根据肝损伤程度、药物类型及患者整体状况制定,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治疗药物性肝炎需首先明确致病药物并立即停用。轻度肝损伤通常停药后可自行恢复,辅以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减轻炎症。中重度患者需积极干预,如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免疫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型患者可联合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代谢。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肝衰竭,需考虑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肝功能指标,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药物或肝毒性物质。用药前需评估患者肝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尤其慢性肝病、老年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支持,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酒精及肝毒性中药如雷公藤、何首乌等需禁用。若出现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提示病情进展,需紧急就医。恢复期定期复查肝功能,警惕慢性化或纤维化风险。预防药物性肝炎的核心在于合理用药,遵循医嘱并关注用药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