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盆骨检查怎么样检查

2025.09.29 12:08

产后盆骨检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评估关节活动度与疼痛反应、影像学检查观察骨骼对位情况、盆底肌功能测试评估收缩力与耐力、压力性尿失禁筛查判断控尿能力、步态分析观察行走时骨盆稳定性。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评估关节活动度与疼痛反应:通过触诊确认耻骨联合、骶髂关节是否存在压痛或异常间隙,被动活动髋关节观察是否引发骨盆区疼痛。检查者会让产妇侧卧或仰卧,进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若出现明显疼痛或弹响提示可能存在错位。同时评估腰骶部活动范围,判断是否存在代偿性动作。

2.影像学检查观察骨骼对位情况:采用X光或超声检查耻骨联合间距,正常产后应小于10毫米。若显示不对称或间距过宽需进一步干预。磁共振可清晰呈现韧带损伤程度,尤其对骶髂关节三维结构的评估更精准,能发现微小骨裂或软组织水肿。

3.盆底肌功能测试评估收缩力与耐力:通过指检感知肌肉张力,要求产妇做收缩动作,记录持续时间和强度。采用肌电图量化盆底肌群协调性,观察快速收缩与慢速维持的能力。测试中若出现无法自主控制或过早疲劳,提示肌力恢复不足。

4.压力性尿失禁筛查判断控尿能力:让产妇咳嗽或跳跃,观察是否漏尿。使用尿垫试验量化漏尿量,1小时内漏液超过2克需重视。膀胱颈抬举试验可鉴别尿道过度活动,检查者托起阴道前壁,若漏尿症状缓解说明支撑结构薄弱。

5.步态分析观察行走时骨盆稳定性:检查产妇自然行走时骨盆摆动幅度,单侧负重期是否出现明显倾斜或旋转。疼痛步态表现为缩短患侧支撑时间,可能伴随躯干侧弯代偿。动态观察有助于发现静态检查难以捕捉的功能性异常。

检查前需排空膀胱,穿着宽松衣物便于动作展示。避免月经期进行盆底肌测试,防止结果偏差。影像学检查后建议暂停哺乳24小时。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结果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必要时转诊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