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怎么办

2025.09.08 17:1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采取少量多次喂养、选择专用配方奶、调整喂养姿势、密切监测体征、必要时暂停喂养改为静脉营养。具体分析如下:

1.少量多次喂养:早餐儿消化功能较弱,单次喂养量过大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将每日总奶量分为8-12次喂养,每次间隔2-3小时。初期每次喂养量控制在1-2mL,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喂养后需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症状,若出现异常需及时调整。

2.选择专用配方奶:早产儿肠道对普通配方奶吸收较差,需选用低渗透压、高热量、易消化的早产儿专用配方奶。这类配方奶蛋白质经过水解处理,乳糖含量较低,并添加中链脂肪酸,更适合未成熟的消化系统。更换配方奶时需逐步过渡,避免突然切换引发不适。

3.调整喂养姿势:喂养时保持半卧位,头部抬高30-45度,减少胃食管反流风险。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避免平躺喂养或立即更换尿布,防止腹压增高导致吐奶。若出现频繁呛咳,可采用侧卧位缓解。

4.密切监测体征:记录每日摄入量、呕吐次数、排便性状及腹胀程度。定期测量体重、腹围,评估营养吸收状况。若出现血便、呼吸暂停或心率异常,需立即就医。喂养不耐受可能伴随感染,需警惕体温波动或反应低下等表现。

5.必要时暂停喂养改为静脉营养:严重不耐受时需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禁食期间保持胃肠减压,待症状缓解后从少量温水开始尝试喂养。静脉营养需严格计算热量和电解质,避免过度输液导致并发症。

早产儿喂养需个体化制定方案,避免强行增加奶量。家属应学会观察异常症状,配合医护人员记录喂养日志。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减少能量消耗。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及时调整喂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