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怎么处理

2025.08.21 20:1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立即终止妊娠以阻断病情进展、严密监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终止妊娠以阻断病情进展: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延迟分娩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孕周及母婴状况选择剖宫产或引产,尽早解除妊娠负荷是治疗核心。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2.严密监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动态检测转氨酶、胆红素、血氨等指标,评估肝损伤程度。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及时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倾向。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3.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给予冷沉淀或血小板。抗凝治疗需谨慎,避免加重出血风险。维持凝血功能稳定是降低产后出血及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肝功能衰竭易引发低血糖、低钠血症等,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并针对性补液。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腹水。严重者可考虑血液净化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

5.提供营养支持:选择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支链氨基酸减轻肝性脑病风险。肠内营养优先,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肝脏负担。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与早期干预密切相关,家属需配合医疗决策。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偏方,严格遵循医嘱复查。出现意识模糊、呕血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