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如何正确补气血

2025.01.11 14:43

补气血可从饮食调理、中药调养、运动锻炼、作息规律、情志调节这几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调理:饮食是补气血的基础。可多食用富含铁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红枣,其富含铁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起到补血作用;桂圆肉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黑芝麻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滋养气血。同时,像猪肝等动物肝脏也是很好的补血食材,其铁含量高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在日常饮食中,还应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避免挑食、偏食,以保证身体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气血的充盈。

2.中药调养:常见的如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阿胶也是补气血的良药,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还有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对于气虚者尤为适用。在使用中药调养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因为不同的人体质不同,用药的剂量和配伍也需要精准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

3.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和补充。像太极拳这种舒缓的运动,动作柔和缓慢,能够调节气息,促进气血在体内的流通。瑜伽也有很多体式有助于身体的气血循环,例如下犬式,可拉伸身体经络,让气血更好地灌注到身体各部位。另外,散步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以上,能使身体微微出汗,气血得以畅通。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才能达到补气血的效果。

4.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对补气血至关重要。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晚上11点之前入睡为佳,因为此时人体的肝经开始排毒。如果长期熬夜,会耗伤气血,导致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等症状。规律的作息能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气血得以滋养和恢复,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5.情志调节:情志与气血的关系密切。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气血的顺畅。例如通过冥想,能让人内心平静,减少情绪波动对气血的干扰。听音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志调节方式,舒缓的音乐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气血平和。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和不良情绪,及时调整心态,避免情志过激,这样才能使气血在体内正常运行,达到补气血的目的。

补气血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在补气血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同时,要避免过度节食减肥,以免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气血的生成。如果气血亏虚的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