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什么

2025.08.19 16:15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指在怀孕期间,孕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这是一种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一些高发地区,感染率较高。对于孕妇而言,乙型肝炎的存在可能会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在妊娠期间,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母体血液传播给胎儿,尤其是在分娩时。如果孕妇的血液中存在高水平的病毒,胎儿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尽管大多数感染者在怀孕期间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乙型肝炎可能导致孕妇肝功能异常,甚至引发肝炎的急性发作,影响母体健康。乙型肝炎的存在还可能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医生可能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决定是选择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对于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的孕妇,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情况下,孕妇需要特别注意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首先,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确保病情稳定。其次,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孕妇在分娩时应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分娩后,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酗酒和药物滥用,以保护肝脏健康。妊娠合并乙型肝炎需要综合管理,确保母婴健康,减少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