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药熬的浓好还是熬的稀一点好

2025.06.27 17:23

中药煎煮的浓稠度需根据具体病情和药材性质决定,并非越浓或越稀越好。一般而言,解表类药宜轻煎取稀汁,避免久煎导致有效成分挥发;滋补类药需久煎浓缩,充分提取药效。关键在于遵循医嘱,针对病症特点调整煎煮方式。

中药浓度与疗效密切相关。解表药如麻黄、薄荷等含挥发性成分,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流失,宜武火快煎,药液清淡即可。补益药如人参、熟地黄需文火慢熬,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液自然浓稠。儿童或脾胃虚弱者宜适当稀释,减轻肠胃负担;急症患者可能需要浓缩药液快速起效。煎药器具、水量、火候均会影响浓度,传统砂锅文火煎煮比金属器具急火更易控制药液质量。

煎药前需浸泡药材30分钟以上,水量以没过药材2-3厘米为宜。解表药头煎煮沸后10-15分钟即可,补药需40分钟以上。避免反复煎煮同一剂药,二次煎煮药效已大幅降低。服药时需注意温度,过烫可能破坏成分,过凉易刺激肠胃。特殊药材如附子需先煎去毒,后下药如砂仁应在关火前5分钟加入。药液储存不超过24小时,变质药液可能产生副作用。患者需严格遵循药师指导,不可自行增减煎煮时间或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