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药熬的浓好还是稀好

2025.06.27 17:23

中药煎煮的浓稠度需根据具体病情和药材性质决定,并非越浓或越稀越好。合适的浓度能确保药效充分发挥,同时避免过度浓缩导致刺激或药效过猛。

中药煎煮浓度需结合药材特性与治疗需求。解表药如麻黄、薄荷等宜轻煎,避免久煮导致挥发性成分流失,药液相对较稀即可。滋补类药材如人参、熟地黄则需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液自然较浓。儿童、体弱者或脾胃功能较差者宜服用较稀药液,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急症或实证患者可能需要浓缩药液以增强药力。医生开具处方时通常会注明煎煮方法,包括水量、火候和时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药液最终浓度。

煎药时需注意药材是否需提前浸泡,一般冷水浸泡30分钟以上更利于成分析出。煎煮过程中避免频繁开盖,防止挥发性成分散失。药液煎好后需趁热过滤,避免久置后杂质沉淀影响浓度。服用前应摇匀,确保药液均匀。若药液过浓,可适当加水稀释;过稀则需延长煎煮时间或减少水量。特殊药材如附子、乌头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不可盲目追求浓度。中药煎煮浓度需遵循医嘱,灵活调整,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