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导致流产的药物有哪些

2025.09.29 15:54

可能导致流产的药物包括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前列腺素类药物、某些抗生素以及大剂量的泻药。具体分析如下:

1.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常用于药物流产。该药物通过阻断孕激素受体,使子宫内膜失去支持,导致胚胎无法继续发育。在妊娠早期使用可能引发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服用。

2.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该药物会干扰细胞分裂,影响胚胎发育,尤其在妊娠早期使用可能导致流产。孕妇应避免接触此类药物,必要时需咨询医生。

3.前列腺素类药物:前列腺素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可促进子宫收缩,常用于辅助药物流产。该药物能软化宫颈并增强宫缩力度,可能导致妊娠终止。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引发大出血。

4.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药物可能干扰胎儿骨骼或器官形成,甚至引发流产。孕妇用药前应明确药物安全性,避免潜在风险。

5.大剂量的泻药:强效泻药可能刺激肠道蠕动,间接引起子宫收缩。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流产风险增加。孕妇应选择安全的通便方式,避免滥用泻药。

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妊娠期间应避免自行服药。任何用药行为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