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巧克力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2025.04.16 11:04

巧克力囊肿的形成与子宫内膜异位生长、经血逆流、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失调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内膜异位生长: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生长在子宫腔内,但某些情况下内膜组织可能异位到卵巢,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血液积聚形成囊肿。异位的内膜组织具有与正常内膜相似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长期积累形成陈旧性积血囊肿,外观呈巧克力样。

2.经血逆流:月经期间部分经血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内膜细胞随之种植在卵巢表面或内部,逐渐生长并形成囊肿。逆流的经血中含有活性内膜细胞,能够在异位环境中存活并增殖,最终发展为囊肿。

3.免疫系统异常: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清除异位的内膜细胞,但免疫功能异常时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这些细胞,导致内膜组织在卵巢持续存在并形成囊肿。免疫调节失衡可能促进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加速囊肿发展。

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这些基因影响内膜细胞的迁移、黏附或激素代谢,增加异位生长和囊肿形成的可能性。遗传倾向使某些个体更易发生内膜异位及后续病变。

5.激素水平失调:雌激素过高或孕激素不足可能刺激异位内膜组织增生,促进囊肿形成和发展。激素失衡使内膜细胞对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异常,导致出血量增加和局部炎症加剧,进一步形成囊肿。

巧克力囊肿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不同因素可能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