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幼儿感染蛲虫如何处理

2025.09.01 08:56

幼儿感染蛲虫需及时就医确诊并遵医嘱用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彻底清洁衣物床单及玩具、避免抓挠肛门防止重复感染、家庭成员共同检查预防交叉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确诊并遵医嘱用药:蛲虫感染需通过专业检查确认,常用透明胶带法采集肛门周围样本。确诊后按医生指导服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剂量根据年龄体重调整。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头晕,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复诊。用药后1-2周建议复查确保虫体清除。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蛲虫卵易通过手指接触传播,教导幼儿饭前便后彻底洗手,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指甲缝是虫卵藏匿处,需定期修剪并清洁。避免幼儿吮吸手指或咬指甲。夜间可给幼儿穿连体睡衣,减少抓挠机会。家庭成员也需同步加强卫生习惯。

3.彻底清洁衣物床单及玩具:蛲虫卵可附着在衣物或物体表面存活2-3周。患儿内衣裤、床单需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洗涤。地板、玩具用消毒液擦拭,毛绒玩具可密封放置两周以灭活虫卵。卧室重点清扫,尤其床缝、窗台等角落。清洁时佩戴口罩防止吸入飞扬的虫卵。

4.避免抓挠肛门防止重复感染:蛲虫夜间产卵引发瘙痒,抓挠会导致虫卵黏附手指。睡前可温水清洗肛门并涂抹凡士林减少刺激。若瘙痒严重,医生可能建议外用抗过敏药膏。夜间检查患儿睡眠状态,及时制止抓挠行为。晨起立即清洗肛门区域,清除夜间沉积的虫卵。

5.家庭成员共同检查预防交叉传播:蛲虫具有家庭聚集性,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应进行透明胶带检测。无症状者可能为携带者,需同步服药阻断传播链。集体生活儿童需告知机构进行环境消杀。治愈后1个月内避免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防止再次感染。

蛲虫感染期间需暂停入园或集体活动直至症状消失。治疗期间观察是否有腹痛、食欲减退等异常情况。驱虫药可能影响肝功能,用药前需评估幼儿健康状况。日常饮食增加富含纤维食物促进虫体排出。若反复感染需排查环境或卫生漏洞,必要时进行二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