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如何控制感染性结石

2025.06.06 19:49

控制感染性结石的方法包括彻底清除结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纠正尿路梗阻、调节尿液酸碱度、定期监测和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彻底清除结石:手术或体外碎石是治疗感染性结石的关键步骤,通过完全去除结石可消除感染源,减少细菌滋生环境。开放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或输尿管镜碎石适用于不同情况,需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方式。术后需确认无残留结石,避免复发。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以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效果,避免耐药性产生。术后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复发风险,但需避免滥用。

3.纠正尿路梗阻:解除尿流不畅是防止感染性结石复发的重点。先天畸形、狭窄或前列腺增生等梗阻因素需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解决。恢复正常尿流可减少细菌滞留和结石形成。

4.调节尿液酸碱度:感染性结石多在碱性尿液中形成,口服氯化铵或维生素C可酸化尿液,抑制结石增长。需定期检测尿液pH值,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过度酸化导致其他并发症。

5.定期监测和随访:长期跟踪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和尿培养,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饮水、低盐饮食等辅助预防。随访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或肝肾损伤。术后护理需注意伤口感染和出血风险。饮食调整应避免高嘌呤和高草酸食物,但需保证营养均衡。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