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2025.09.08 17:10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包括皮肤黄染、贫血、肝脾肿大、嗜睡或肌张力低下、尿液颜色加深。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黄染: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及巩膜黄染,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进展迅速,胆红素水平升高明显,严重时可影响脑部功能。皮肤黄染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躯干和四肢,颜色由浅黄变为深黄。

2.贫血: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贫血表现。贫血程度与溶血速度相关,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在出生后数周仍存在持续性贫血,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3.肝脾肿大:溶血导致红细胞在肝脾内大量破坏,器官代偿性增大。触诊时可发现肝脏和脾脏超出正常范围,质地偏硬。肝脾肿大可能伴随腹部膨隆,严重时影响消化功能。

4.嗜睡或肌张力低下:高胆红素血症可引发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或肌张力减退。患儿吸吮力减弱,哭声低弱,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或角弓反张,提示胆红素脑病风险。

5.尿液颜色加深:溶血后血红蛋白经肾脏排泄,使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尿色变化与溶血程度相关,通常伴随尿量减少,需警惕肾功能受损可能。

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黄疸进展过快或贫血严重时可能需光疗或输血干预。定期监测胆红素和血红蛋白水平,早期发现异常。喂养不足可能加重黄疸,需保证足够奶量摄入。母婴血型不合者产前检查尤为重要,有助于提前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