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疼痛忍耐力训练有哪些

2025.03.24 17:51

疼痛忍耐力训练包括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正念冥想、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暴露疗法。具体分析如下:

1.深呼吸放松法: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节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带来的紧张情绪。深呼吸时,人体会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心率,减少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感。训练时,建议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练习持续5-10分钟,逐步延长至2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同时改善整体身心健康。

2.渐进性肌肉放松:这种方法通过依次紧张和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群,帮助识别并缓解疼痛相关的肌肉紧张。训练时,从脚部开始,逐步向上至头部,每个部位紧张5秒后放松10秒。这种练习能够提高对肌肉状态的感知能力,减少因疼痛引发的肌肉僵硬,同时促进全身放松,增强疼痛忍耐力。

3.正念冥想:正念冥想通过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帮助接受疼痛而非抵抗。训练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或身体某一部分,观察疼痛的感觉而不加评判。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减少焦虑和恐惧,从而提升疼痛忍耐力。长期练习正念冥想可以降低疼痛敏感度,改善情绪状态。

4.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疼痛忍耐力。训练时,首先识别与疼痛相关的负面思维,然后通过逻辑分析和积极自我对话,将这些思维转化为更合理的认知。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困扰,增强自我控制感,从而提升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5.暴露疗法:通过逐步接触疼痛刺激,能够帮助适应并提高疼痛忍耐力。训练时,从轻微疼痛开始,逐步增加刺激强度,同时配合放松技巧。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对疼痛的恐惧,增强应对能力。暴露疗法可以改变大脑对疼痛的处理方式,降低疼痛感知强度,从而提升忍耐力。

疼痛忍耐力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应对急性疼痛,还能有效缓解慢性疼痛带来的长期困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练习,可以逐步提高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这些训练方法也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为应对各种生活压力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