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药物有哪些种

2025.08.27 08:31

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中药制剂、免疫调节剂和保肝降酶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发挥作用,常见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长期使用可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但需定期监测病毒耐药性。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肾功能异常或骨质疏松,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2.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疗程固定且不易产生耐药性,适用于年轻患者或希望短期治疗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发热、乏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抑郁症状。

3.中药制剂:部分中药如苦参素、叶下珠等具有抗病毒或保肝作用,常作为辅助治疗。需注意中药成分复杂,疗效个体差异较大,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4.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抑制病毒复制。多与其他药物联用,效果因人而异,需警惕过敏反应或免疫过度激活风险。

5.保肝降酶药物:如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等用于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炎症损伤。此类药物不直接抗病毒,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避免单独使用延误病情。

药物选择需结合病情阶段、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防止病毒反弹或耐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合并其他疾病时需告知医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