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拉沙热病毒是什么

2025.08.21 17:54

拉沙热病毒是一种引起拉沙热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啮齿动物的体液或排泄物传播给人类。拉沙热是一种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尤其是在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冈比亚等国家。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虚弱、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拉沙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多毛鼠及其排泄物,尤其是在居住环境中存在鼠类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人类感染后,病毒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通常为6至21天,随后可能出现多种症状。早期症状与流感相似,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如出血倾向、呼吸困难等。拉沙热的致死率较高,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及时的医疗干预至关重要。治疗主要依赖于支持性疗法,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早期使用时可能有效,但并非所有病例均适用。

在防控拉沙热病毒传播时,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鼠类栖息地,使用鼠药和捕鼠器减少鼠类数量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在疫情高发地区,尽量减少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对于医务人员而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公众应提高对拉沙热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症状,以便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提高的防范意识,有助于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