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叫脑疝

2025.08.05 15:13

脑疝是指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升高或其他原因而向颅腔内的异常位置移动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脑部受伤、肿瘤、出血或水肿等情况下,导致脑组织被迫穿过颅内的解剖结构,如小脑天幕或大脑镰等。这种位移可能会压迫重要的神经结构,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脑疝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一系列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变化、肢体无力等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能会加重,甚至出现昏迷或呼吸衰竭等危急情况。脑疝的类型主要包括扁桃体疝、颞叶疝和大脑镰疝等,每种类型的表现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来确认脑疝的存在及其类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外科手术以解除压迫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

在面对脑疝时,需特别注意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任何出现严重头痛、意识模糊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都应尽快就医。对于已经确诊的脑疝患者,监测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脑部状况的变化。同时,家属和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和舒适。术后恢复期间,需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促进康复。脑疝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保持警惕、及时就医是应对这一严重病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