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先天性巨结肠怎么治疗

2025.09.08 17:11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结肠造口术缓解症状、肠道灌洗辅助排便、药物缓解腹胀便秘、术后定期随访监测恢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先天性巨结肠的根本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病变肠段,将正常肠段与肛门吻合。常见术式包括经肛门拖出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根据病变范围和患儿年龄选择合适方式。术后需关注吻合口愈合情况,避免狭窄或瘘管形成。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患儿身体状况稳定时,多数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

2.结肠造口术缓解症状:对于病情严重或合并肠穿孔的患儿,可能需先行结肠造口术缓解梗阻症状。造口部位通常选择在正常肠段,待患儿情况稳定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病变肠段。造口护理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和皮肤刺激。术后需密切观察造口排便情况,确保肠道通畅。

3.肠道灌洗辅助排便:术前或术后可通过生理盐水灌洗清除肠道积粪,减轻腹胀和便秘症状。灌洗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损伤肠壁。灌洗频率根据症状调整,必要时每日进行。长期灌洗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需定期监测。

4.药物缓解腹胀便秘:轻症患儿或术前可使用缓泻剂或促胃肠动力药改善排便。药物选择需考虑年龄和体重,避免过量导致腹泻。部分患儿需长期用药维持排便功能,但需警惕药物依赖。腹胀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通便栓剂。

5.术后定期随访监测恢复情况: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排便功能及生长发育情况。随访内容包括肛门指检、腹部超声和排便造影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术后便秘或失禁,需及时干预。营养支持对恢复至关重要,必要时调整饮食结构。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密切观察并发症。术后护理和家庭管理对预后影响较大,家长需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出现发热、呕吐或腹胀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