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致癌的机理是什么

2025.08.20 16: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其致癌机制主要涉及病毒的持续感染、慢性炎症反应以及病毒基因组与宿主基因组的相互作用。长期的HBV感染会引发肝脏的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再生,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在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会持续存在于肝细胞内,导致细胞的不断损伤与修复。每次肝细胞的再生过程中,DNA复制可能出现错误,增加了突变的几率。HBV的某些蛋白质,如HBx蛋白,能够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这种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失衡,进一步推动了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同时,慢性炎症引发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也会促进肝脏的纤维化和肝硬化,这些病理变化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前驱状态。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提示了肝脏微环境的改变在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时,需重视定期筛查和监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硬化患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的风险,从而间接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酗酒等,也有助于降低肝癌的风险。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筛查,能够早期发现肝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肝细胞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机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