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脂肪泻的症状有哪些

2025.08.27 08:31

脂肪泻的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量增加、粪便呈油腻状或漂浮在水面、粪便颜色浅或呈灰白色、排便时伴随明显恶臭、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具体分析如下:

1.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量增加:脂肪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粪便总量显著增多。由于肠道对脂肪吸收障碍,大量未消化脂肪进入结肠,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排便频繁。粪便常呈松散或稀水样,严重时可能出现失禁。

2.粪便呈油腻状或漂浮在水面:粪便表面可见明显油光或油脂滴,甚至黏附在马桶壁上难以冲净。未吸收的脂肪使粪便密度降低,放入水中后漂浮。部分患者可能直接观察到脂肪颗粒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3.粪便颜色浅或呈灰白色:脂肪消化吸收异常导致胆色素代谢障碍,粪便失去正常黄褐色。胆道梗阻时,胆汁无法进入肠道,粪便可能呈现陶土样灰白色。颜色异常是判断脂肪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4.排便时伴随明显恶臭:未吸收的脂肪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硫化物和短链脂肪酸。粪便气味比普通腹泻更为刺鼻,带有腐败性或酸败味。气味异常可能与胰腺功能不足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关。

5.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长期脂肪泻导致热量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患者即便进食正常仍出现体重减轻,伴随乏力、水肿或夜盲症。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则常见骨质疏松或出血倾向。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诊断需结合粪便检测、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手段。治疗重点在于纠正病因,同时补充胰酶和脂溶性维生素。日常饮食应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采用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方案。定期监测营养状况,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