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皮针的功效与作用点

2025.09.01 17:10

中医皮针是一种传统外治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皮针以浅刺为特点,作用于皮肤表层,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安全性高的优势,常用于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及亚健康调理。

皮针的作用点主要集中在经络穴位或反应点上,通过刺激这些部位激发经气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例如,针对头痛可选取太阳穴、风池穴,缓解肌肉疼痛常取阿是穴。皮针还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对慢性炎症、皮肤问题有一定辅助效果。皮针结合拔罐、艾灸等疗法可增强疗效,如风寒感冒配合艾灸大椎穴能散寒解表。现代研究认为,皮针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影响内源性镇痛物质分泌,从而缓解症状。

使用皮针需注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皮肤破损、瘢痕体质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操作时手法宜轻,尤其对老年、体弱患者需控制刺激强度。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短暂晕针现象,需平卧休息并饮用温糖水。孕妇腹部、腰骶部禁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后避免立即接触冷水或剧烈运动,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皮针虽副作用较小,但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自行操作,建议由中医师评估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