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高胆红素血症

2025.03.06 10:21

高胆红素血症是指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当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或胆汁排泄受阻时,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便会升高,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溶血性疾病、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等。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癌等,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某些药物、遗传性疾病和代谢异常也可能引发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查,通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因。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在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溶血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进行输血治疗。对于肝脏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肝功能。对于胆道梗阻,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光疗、药物治疗和血浆置换等方法也可以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新生儿,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进行干预,防止发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