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胆固醇如何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2024.11.27 15:55

胆固醇通过以下五种机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泡沫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导致血栓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胆固醇在血液中过高时,容易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高胆固醇水平可引发氧化应激,产生自由基,进而攻击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其完整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液中的脂质、单核细胞等更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2.形成泡沫细胞:胆固醇进入血管壁后,单核细胞会吞噬这些胆固醇,形成巨噬细胞。随着胆固醇的积累,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在血管壁内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即脂质斑块。

3.促进炎症反应:胆固醇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症因子能加剧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加重。

4.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胆固醇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导致VSMC增殖和迁移。这些细胞在血管壁内堆积,使血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影响血液流动。

5.导致血栓形成:胆固醇可激活血小板,使其聚集在血管壁受损部位,形成血栓。血栓可阻塞血管,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甚至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胆固醇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以及定期体检,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措施。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