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肿瘤CT表现有哪些

2025.09.15 22:26

骨肿瘤CT表现主要包括骨质破坏呈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反应如层状或放射状、肿瘤内钙化或骨化、邻近组织受压或浸润。具体分析如下:

1.骨质破坏呈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CT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特点,溶骨性破坏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不规则,成骨性破坏则呈现高密度影,骨小梁增粗或紊乱。部分肿瘤可同时存在混合性破坏。骨质破坏的形态和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恶性骨肿瘤破坏区边界模糊,良性肿瘤边界较清晰。

2.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肿瘤突破骨皮质后可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判断肿瘤性质有重要价值。恶性骨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常较大,边界不清,良性肿瘤则较少形成明显肿块。

3.骨膜反应如层状或放射状:骨膜反应是骨肿瘤常见征象,CT可显示层状、放射状或花边样骨膜新生骨。层状骨膜反应多见于良性病变或低度恶性肿瘤,放射状或垂直状骨膜反应则高度提示恶性。骨膜反应的形态和范围可辅助鉴别肿瘤性质。

4.肿瘤内钙化或骨化:部分骨肿瘤内部可出现钙化或骨化,CT表现为斑点状、环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软骨类肿瘤常见环形钙化,骨肉瘤可见云絮状瘤骨。钙化的分布和形态有助于明确肿瘤类型,如成骨性肿瘤钙化较密集,溶骨性肿瘤钙化较少。

5.邻近组织受压或浸润:CT可评估肿瘤对周围血管、神经及肌肉的影响,表现为受压移位或直接侵犯。恶性肿瘤常浸润邻近结构,良性肿瘤多表现为推挤改变。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血管受累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骨肿瘤的CT表现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单一征象误诊。检查时需注意扫描范围及层厚,确保病灶显示完整。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评估血供情况,但需警惕对比剂过敏风险。影像诊断需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