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阴虚发热

2025.07.09 08:32

阴虚发热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概念,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无法制约阳气,导致虚热内生的证候。其本质并非外感实热,而是阴阳失衡后阳气相对偏亢的表现,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体质偏弱人群。

阴液作为人体滋润、宁静的物质基础,对阳气具有涵养和制约作用。当长期熬夜、久病体虚或过度耗损精血时,阴液不足会使阳气失去依附,浮越于外,出现午后潮热、夜间盗汗、两颧泛红、口干咽燥等典型症状。发热特点多为低热缠绵,伴随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虚性征象,与实热证的高热、口渴喜冷饮有明显区别。舌象常见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反映体内阴不制阳的病理状态。

调理阴虚发热需以滋阴降火为原则,避免滥用苦寒药物损伤正气。日常可选用生地、麦冬、玄参等甘凉滋腻之品,配合针灸太溪、三阴交等穴位。饮食宜清淡,多食银耳、百合等养阴食材,忌辛辣燥热食物。同时需调整作息,减少夜间活动以顺应阴气收藏的规律。若长期未缓解或伴随消瘦、咯血等症状,需警惕结核病等器质性疾病,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