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严重失眠者应该怎样治疗

2025.09.11 19:34

严重失眠者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进行放松训练、改善睡眠环境、合理使用药物、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每天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即使周末也不改变。避免白天长时间补觉,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建立睡前仪式如泡脚或听轻音乐,帮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长期坚持可重建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法或呼吸练习缓解紧张情绪。平躺后依次放松脚趾到头顶的肌肉群,配合缓慢腹式呼吸。每天练习20分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冥想或正念练习也可减少入睡前的焦虑感。这些方法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轻躯体化症状对睡眠的影响。

3.改善睡眠环境: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线。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透气枕头,定期更换床品。消除噪音干扰,必要时使用白噪音掩盖环境声。移除卧室内的时钟,避免频繁查看时间加重焦虑。适宜的物理环境能促进褪黑素正常分泌。

4.合理使用药物:在专业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或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增减药量。联合使用中药调理需告知医生,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方案。药物干预需配合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5.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减少必须睡够8小时等强迫观念。记录睡眠日记识别负面思维,用渐进式肌肉放松替代焦虑情绪。针对创伤事件引发的失眠,需专业心理干预处理根源问题。建立积极的睡眠信念可打破失眠恶性循环。

睡前4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晚餐不宜过饱。慢性疾病伴发的失眠需同步治疗原发病。自行尝试各种方法无效时,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突然出现的严重失眠可能提示躯体疾病,需完善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