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办

2025.09.11 17:28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胆红素升高引起的黄疸。需及时就医,通过光疗、药物或换血治疗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溶血性黄疸常见于ABO或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时,母体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释放大量胆红素,超出肝脏代谢能力,引发黄疸。症状包括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拒奶等。医生会通过胆红素检测、血型鉴定等明确诊断,并根据黄疸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光疗是首选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分解胆红素,促进排泄。若光疗效果不佳或胆红素水平过高,需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胆红素变化,避免延误病情。母乳喂养可继续,但若黄疸加重,需评估是否与母乳有关。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及大小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光疗时需保护眼睛和生殖器,避免强光损伤。出院后定期随访,确保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预防方面,产前检查可评估母婴血型不合风险,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溶血性黄疸多数预后良好,但严重未及时处理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需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