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5.08.27 08:30

衣原体感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医源性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性接触传播:衣原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及口交。生殖道分泌物或黏膜直接接触是主要途径,感染后可引发尿道炎、宫颈炎等。未采取保护措施或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增加风险,潜伏期通常为1至3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

2.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衣原体后,分娩时新生儿可能经产道接触病原体,导致结膜炎或肺炎。宫内感染较少见,但可能引起早产或低体重儿。产前筛查与治疗可有效降低传播概率,新生儿需及时接受眼部预防性处理。

3.间接接触传播:共用毛巾、浴具或衣物可能传播衣原体,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病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短暂存活,但脱离人体后传染性较弱。保持个人用品专用、定期消毒可减少风险,此类传播概率低于性接触。

4.飞沫传播:肺炎衣原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引发咽炎或支气管炎。近距离交谈、咳嗽或打喷嚏是常见途径,密集场所如学校或医院易发生聚集性感染。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需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

5.医源性传播:医疗操作中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感染,如妇科检查、导尿或内窥镜检查。严格遵循无菌规范、使用一次性器械是关键预防措施,此类情况在正规医疗机构中较少发生。

感染后应避免性行为至治疗结束,定期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孕妇及新生儿需特别关注筛查与防护,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与防护用品清洁。医疗操作选择正规机构,降低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