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怎么办

2025.07.23 08:36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选择固定或手术干预、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恢复、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再次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尽快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轻者可能采用药物镇痛和观察,重者需住院治疗。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移位或并发症,延误恢复时机。

2.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选择固定或手术干预:常见部位如髋部、脊柱或腕部,需针对性处理。髋部骨折多需手术内固定或置换,脊柱压缩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腕部骨折常用石膏固定。手术目的是稳定骨折端,减少长期卧床风险。

3.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恢复:骨质疏松患者普遍缺乏钙和维生素D,需按医嘱补充。钙是骨骼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两者协同增强骨密度。日常可通过奶制品、鱼类摄取,必要时使用药物补充,但需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

4.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骨折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如步行、抗阻运动。康复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5.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再次骨折:减少跌倒风险,居家环境保持光线充足、地面防滑。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规律运动增强平衡能力,如太极拳或慢走。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需定期复查骨密度和恢复情况,遵医嘱长期管理。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反馈,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心理调适同样重要,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