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有哪些

2025.09.01 08:56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主要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具体分析如下: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化脓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导致扁桃体组织充血、水肿及化脓。该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但部分菌株可能产生耐药性。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需及时治疗。

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分泌毒素和酶破坏扁桃体黏膜屏障,形成脓性分泌物。该菌易形成生物膜,增加治疗难度。部分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感染后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

3.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常定植于上呼吸道,当免疫力下降时可侵袭扁桃体,导致化脓性炎症。该菌具有荚膜结构,可抵抗吞噬作用,加重感染。青霉素曾是首选药物,但耐药菌株增多,需调整治疗方案。感染后可能并发中耳炎或鼻窦炎。

4.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于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通过黏附因子侵入黏膜上皮。该菌需特殊培养基分离,易被漏诊。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建议使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感染后可能诱发会厌炎或支气管肺炎。

5.厌氧菌: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在扁桃体隐窝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产生腐败性臭味。该菌对甲硝唑高度敏感,但需联合其他抗生素覆盖需氧菌。感染后可能引起坏死性炎症,导致组织破坏。

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需根据致病菌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自行用药。出现高热、吞咽困难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