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如何治疗儿童鹅口疮

2025.08.22 16:42

儿童鹅口疮可通过局部涂抹抗真菌药物、保持口腔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食物、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定期消毒喂养器具。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涂抹抗真菌药物:鹅口疮由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制霉菌素混悬液或凝胶,每日涂抹患处3-4次,连续使用至症状消失后2-3天,防止复发。涂抹前用棉签轻轻擦拭口腔黏膜,去除残留奶渍或食物残渣,确保药物充分接触病灶。严重感染时可配合口服抗真菌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保持口腔清洁干燥:口腔湿润环境易滋生真菌,需注意清洁。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减少奶渍残留。避免过度擦拭口腔黏膜,以免损伤加重感染。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指导用淡盐水漱口,抑制真菌繁殖。睡眠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唾液长时间滞留口腔。

3.避免刺激性食物:患病期间减少酸性、辛辣或过硬食物的摄入,防止刺激溃疡面。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粥类。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因糖分可能促进真菌生长。母乳喂养的母亲需忌口辛辣油腻食物,避免通过乳汁影响患儿。

4.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低下易诱发鹅口疮。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黄。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提升抗体供给。反复发作的患儿需排查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或其他慢性疾病。

5.定期消毒喂养器具:奶瓶、奶嘴等器具需每日煮沸消毒10分钟以上,避免真菌残留。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玩具、餐具等接触口腔的物品同样需高温或紫外线消毒。家庭成员有真菌感染如脚气时,需避免接触患儿用品。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用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以防菌群失调加重病情。哺乳期母亲同时治疗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