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大人退烧针灸哪些部位

2025.08.29 16:42

退烧针灸主要选取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发热症状。通过刺激特定经络,针灸可调节体温中枢功能,促进汗液排出,达到退热效果。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针刺或艾灸此穴可疏散阳经郁热。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刺能清泻阳明实热。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为退热要穴,可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高热时可配合十宣穴点刺放血,增强泄热作用。操作时需根据证型选择补泻手法,风寒型多用温针或艾灸,风热型以泻法为主。

针灸退烧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施治。体质虚弱者慎用强刺激手法,孕妇不宜针刺合谷等活血穴位。施术前需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高热超过39.5℃或持续不退者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感染等病因。针灸期间需补充温水,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皮肤破损、出血倾向或对针刺敏感者禁用。退烧后应观察是否有反复发热,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针灸可作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必要的医疗检查与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