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2025.08.22 20:07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联合免疫抑制剂减少肝脏损伤、定期监测肝功能调整用药、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进行肝移植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首选药物,能够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并延缓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如泼尼松,通过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活跃降低对肝细胞的攻击。治疗初期需较高剂量,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以避免副作用。长期使用需注意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2.联合免疫抑制剂减少肝脏损伤:对于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或依赖的患者,可加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减少对肝组织的破坏。联合用药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副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防止骨髓抑制或肝毒性发生。

3.定期监测肝功能调整用药:治疗过程中需通过血液检查评估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判断病情控制情况。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有助于观察肝脏结构变化。动态监测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4.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需对症处理。例如使用利尿剂缓解腹水,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感染时需及时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管理是改善预后的重要部分。

5.必要时进行肝移植手术:对于终末期肝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肝移植是最终治疗手段。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并密切随访排斥反应和原病复发。移植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定期随访不可忽视,早期发现异常有助于及时干预。饮食宜清淡,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保持良好作息有助于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