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2025.08.20 16:10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细胞,导致肝脏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是女性的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临床表现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症状可能包括疲劳、黄疸、腹痛、食欲减退和关节疼痛等。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肝功能可能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肝硬化和肝衰竭。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检测特定的自身抗体,如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核抗体ANA,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肝活检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炎症程度和损伤情况。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调节药物,以减轻肝脏炎症和恢复肝功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常重要。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同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度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疾病的最新进展和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治疗方案相结合,将有助于控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