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推拿需要注意哪些

2025.05.29 06:38

中医推拿需要注意力度适中、部位准确、时间合理、禁忌明确、配合呼吸。具体分析如下:

1.力度适中:推拿力度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过轻难以达到效果,过重易造成软组织损伤。肌肉丰厚处可适当加重,关节及脆弱部位需轻柔。力度应均匀渗透,避免突然爆发或断续施力。临床需结合受术者反馈动态调整,以产生酸胀感为度,疼痛剧烈需立即停止。

2.部位准确:手法需作用于经络穴位或病变组织,如腰痛常取肾俞、大肠俞。骨骼凸起处避免重压,神经血管密集区慎用点按。定位错误可能加重症状,如颈椎旋转不当易引发眩晕。操作前需触诊确认肌肉僵硬或结节位置,针对性施术。

3.时间合理:单次推拿以20-40分钟为宜,局部酸痛可缩短至10分钟。慢性病需长期调理,每周2-3次;急性损伤初期每日1次,3天后减频。时间过长易致皮肤敏感或疲劳,过短则疗效不足。饭后1小时内及空腹状态不宜操作。

4.禁忌明确:骨折未愈合、肿瘤部位、皮肤溃烂处禁用。高血压患者避免强刺激风池穴,孕妇禁按合谷、三阴交。酒后、高热及传染病期间暂停推拿。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凝血障碍者忌刮痧类手法。

5.配合呼吸:手法施压时引导受术者呼气,放松时吸气,增强气血运行。胸腹推拿需顺应呼吸节律,如摩腹随呼气加深。呼吸紊乱会导致肌肉紧张,影响手法渗透。深呼吸可缓解疼痛敏感度,提升松弛效果。

中医推拿作为物理外治法,需兼顾解剖结构与经络理论。操作者的手法熟练度与医学知识缺一不可,同时强调受术者的主观感受。规范操作能调节气血、松解粘连,错误实施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应结合体质辨证,灵活运用补泻手法,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