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肌张力偏高怎么进行治疗

2025.08.11 14:18

肌张力偏高可通过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药物治疗缓解异常收缩、中医针灸调节经络平衡、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协调性、手术干预纠正严重挛缩。具体分析如下:

1.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通过专业手法按摩或器械辅助,放松过度紧张的肌肉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治疗师会针对不同部位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关节活动度训练、热敷或冷敷交替使用。重点在于循序渐进增加牵拉强度,避免暴力操作造成软组织损伤。每周需保持3-5次规律性治疗,持续2-3个月可见明显效果。

2.药物治疗缓解异常收缩:临床常用肌肉松弛剂口服或局部注射,降低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性。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短期使用,但需警惕嗜睡等副作用。对于伴随疼痛的情况,可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依赖。部分病例需配合营养神经药物辅助修复。

3.中医针灸调节经络平衡: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调和气血运行。电针疗法通过低频脉冲刺激,抑制异常神经信号传导。艾灸适用于寒性肌紧张,温通经脉效果显著。治疗初期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感,10-15次为一个疗程。需由资深医师操作,避免误伤血管神经。

4.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协调性:设计抗阻力运动与平衡训练结合的计划,如弹力带拉伸、水中步行等。重点锻炼拮抗肌群力量,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每日训练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配合呼吸节奏调节。家属可学习基础手法协助居家训练,但需避免过度疲劳。

5.手术干预纠正严重挛缩:针对肌腱永久性缩短或关节畸形,采用跟腱延长术或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前需全面评估肌电图与影像学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需配合石膏固定4-6周,之后开展系统性康复。手术风险包括感染或肌力减退,需充分知情同意。

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加重肌紧张。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睡眠时采用仰卧位并在膝下垫软枕。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控制咖啡因摄入。定期复诊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增减治疗强度。气候变化时注意肢体保暖,防止受凉诱发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