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

2025.08.11 14:18

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包括血管内栓塞术、球囊闭塞术、弹簧圈栓塞术、覆膜支架植入术、压迫疗法。具体分析如下:

1.血管内栓塞术:通过介入技术将栓塞材料经导管输送至瘘口部位,阻断异常血流通道。该方法创伤小且成功率较高,适用于大多数病例。栓塞材料可选择生物胶或金属圈,需根据瘘口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方案。术后需密切观察视力及神经功能变化,防止栓塞材料移位导致并发症。

2.球囊闭塞术:在瘘口处释放可脱性球囊阻断血流,操作简便且即时效果显著。球囊充盈后需造影确认位置准确,避免误闭正常血管。术后可能出现球囊移位或破裂,需定期复查。该方法对瘘口较大或位置特殊的病例尤为适用,但需注意球囊长期留置可能引发的炎症反应。

3.弹簧圈栓塞术:将金属弹簧圈送入瘘口促进血栓形成,逐步封闭异常通道。弹簧圈可精准放置且稳定性较好,适合高流量瘘或合并假性动脉瘤的病例。术中需控制释放速度,避免弹簧圈脱落造成远端栓塞。术后需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过度形成。

4.覆膜支架植入术:在颈动脉内放置覆膜支架隔绝瘘口,同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该方法适用于瘘口邻近重要分支血管的病例,可减少脑缺血风险。支架释放前需精确测量血管直径,避免支架贴壁不良或内漏。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5.压迫疗法:通过手动压迫颈动脉促进瘘口自发闭合,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病例。操作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压迫过度导致脑缺血。该方法疗程较长且成功率较低,仅作为临时措施或辅助手段。

治疗过程中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瘘口特征,选择个体化方案。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出现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干预。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防止瘘口复发或支架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