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产妇便秘是为什么

2025.01.21 13:41

产妇便秘主要是激素变化、缺乏运动、饮食结构改变、心理因素、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激素变化:产妇在产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孕激素水平在产后急剧下降,这会使得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减慢。同时,雌激素水平的波动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肠道蠕动减缓后,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就会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最终引发便秘。

2.缺乏运动:产后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往往长时间卧床休息。缺乏运动使得肠道蠕动缺乏动力。正常情况下,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肠道进行规律的蠕动,促进排便。但产妇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的频率和强度都降低,食物在肠道内的推进速度变慢,容易形成便秘。

3.饮食结构改变:产后的饮食结构常常发生变化。一方面,为了补充营养和促进乳汁分泌,产妇可能会摄入较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猪蹄、鸡汤等。这些食物相对缺乏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另一方面,产妇可能会减少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这就使得肠道内的粪便难以顺利排出,进而导致便秘。

4.心理因素:产后产妇面临着身体恢复、照顾新生儿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例如,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肠道蠕动。长期的心理压力会打乱肠道正常的排便反射,使得排便变得不规律,增加便秘的发生几率。

5.盆底肌功能障碍:分娩过程中,盆底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肌对于控制排便有重要的作用。当盆底肌功能出现障碍时,对直肠的支撑和括约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盆底肌松弛可能导致直肠前突,使得粪便排出的通道发生改变,增加排便的阻力。同时,盆底肌功能障碍也会影响排便时的腹压传导,不利于粪便的顺利排出,从而引发便秘。

产妇在产后应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增加活动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