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害有什么

2025.08.27 08:30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损害、胎儿窘迫或死亡、产后大出血。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衰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会迅速破坏肝细胞正常结构,导致肝脏代谢和解毒能力急剧下降。大量毒素无法被分解而蓄积在血液中,引发黄疸、意识障碍甚至肝昏迷。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后,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生成减少,进一步加重全身症状。病情进展迅猛,若未及时干预,可能短期内危及生命。

2.凝血功能障碍: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急性脂肪肝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加剧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或手术创面渗血不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较高,微血栓形成与出血并存,增加治疗难度。

3.多器官功能损害:脂肪浸润可波及肾脏、胰腺等器官,引发急性肾衰竭和胰腺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少尿或无尿,代谢废物无法排出。胰腺水肿坏死时释放大量酶类,引起剧烈腹痛和全身炎症反应。心肺功能也可能受累,出现呼吸窘迫或循环衰竭。

4.胎儿窘迫或死亡:母体代谢紊乱直接影响胎盘供氧和营养输送,胎儿易发生宫内缺氧。酸中毒和胎心率异常提示代偿机制失代偿,短时间内可能胎死宫内。早产儿存活率低,尤其合并低体重时各器官发育不完善。

5.产后大出血:子宫收缩乏力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胎盘剥离面持续出血。血容量不足可诱发休克,需紧急输血及子宫压迫止血。部分病例需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但术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高度警惕,一旦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并转入重症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实验室指标,早期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营养支持以低脂高糖为主。产后仍需观察肝功能恢复情况,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