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疱疹引起的面瘫怎么办

2025.08.01 08:56

疱疹引起的面瘫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配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采用营养神经药物促进恢复、结合针灸或理疗改善局部循环、加强面部肌肉锻炼防止萎缩。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是导致面瘫的主要原因,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神经损伤。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一般疗程为7-10天。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遗留后遗症。

2.配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面神经因炎症反应出现水肿时,糖皮质激素可快速缓解肿胀,减轻神经压迫。通常采用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剂量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

3.采用营养神经药物促进恢复:维生素B1、B12等神经营养药物能加速受损神经修复,改善传导功能。口服或注射均可,疗程较长需坚持使用。联合甲钴胺效果更佳,但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4.结合针灸或理疗改善局部循环:针刺面部穴位或低频电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刺激。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也有辅助作用,每周2-3次为宜。

5.加强面部肌肉锻炼防止萎缩:急性期后逐步进行抬眉、鼓腮等动作,每日多次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动作需轻柔,幅度由小到大。配合热敷可提升锻炼效果。

发病初期避免冷风直吹面部,保持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眼睑闭合不全,需使用眼药水防止角膜干燥。定期复诊评估恢复进度,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