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性瘫痪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吗

2025.08.14 17:27

脑性瘫痪确实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由于脑性瘫痪患者通常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身体活动水平降低,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骨骼的健康。缺乏足够的运动和负重活动,骨骼无法获得必要的刺激,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进而提高骨折的风险。

脑性瘫痪患者的肌肉张力常常异常,可能表现为肌肉僵硬或无力,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关节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平衡。由于运动能力受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导致骨折的发生。脑性瘫痪患者的营养吸收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不足,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风险。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骨骼负担减轻,骨骼强度下降,保持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对于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在管理脑性瘫痪患者的骨骼健康时,需特别注意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合理的营养摄入同样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支持骨骼的健康。适度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降低摔倒的风险。家庭环境的安全性也需重视,消除潜在的跌倒危险,如清理地面杂物、使用防滑垫等。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及时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措施能够帮助其恢复功能,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综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性瘫痪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