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打干扰素肝功能不正常

2025.08.19 16:16

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时,若肝功能出现异常,需引起高度重视。干扰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肝功能指标的波动,甚至出现肝功能不全的情况。

干扰素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病毒。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基础肝病状态以及合并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肝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酶升高的现象,因为干扰素激活了免疫系统,导致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虽然这种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并不罕见,但若肝功能指标持续异常,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需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在进行干扰素治疗时,定期监测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高脂肪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若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干扰素的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关注肝功能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潜在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